字数 1547,阅读大约需 8 分钟
——清华大学王建强智能驾驶安全专家最新科研成果与课程动态全览
本文基于清华大学官方公开资料及权威媒体报道,系统梳理王建强教授从河南宜阳到清华园的成长轨迹、科研突破、荣誉成就与育人理念,相关“清华大学王建强智能驾驶最新研究”“王建强清华大学课程”“清华车辆学院自动驾驶安全”等研究领域及课程,方便读者一站式获取信息。
第一篇 少年逐梦:从河南宜阳到吉林大学
1.1 豫西少年,与车结缘
1974 年,王建强出生在河南宜阳县一个普通农家。少年时代,他常跟着父亲跑运输,第一次体会到“车”对于改变生活的意义。
1990 年,16 岁的他考入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汽车运用工程专业本科,四年里年年一等奖学金。
1.2 深耕学业,连读硕博
• 1994–1997 吉林工业大学汽车运用工程硕士
• 1998–2002 吉林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博士
博士期间,他系统研究“人-车-路闭环动力学”,为后来“汽车智能安全”奠定理论根基。
第二篇 清华岁月:从博士后到院长
时间段 | 职务/身份 | 关键词 |
2003–2004 |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博士后、讲师 | 清华汽车工程系王建强早期科研 |
2005–2016 |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副研究员 | 智能车辆安全控制 |
2011–2012 |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 | 国际智能驾驶合作 |
2016–2019 |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研究员、教授 | 国家杰青、长江学者 |
2019–今 |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院长 | 清华大学王建强院长最新任免 |
第三篇 科研疆域:智能汽车安全的中国方案
3.1 四大研究方向
• 汽车智能安全
• 智能车辆感知、决策与控制
• 驾驶员行为特性分析与建模
• 人-车-路协同与车联网技术
3.2 代表性科研项目(主持)
项目名称 | 类别 | 编号 | 时间 |
高级别自动驾驶复杂行车环境风险认知、量化评估与安全决策技术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2023YFB2504400 | 2023– |
智能车辆协同决策与控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 52221005 | 2022– |
驾驶人认知机制驱动的智能车辆决策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 | 52131201 | 2021– |
汽车智能安全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51625503 | 2016– |
此外,王建强教授还主持了清华-丰田、清华-日产、清华-日立、清华-滴滴、清华-东风、清华-中国移动等国际合作与产学研项目 10 余项,推动“车-路-云”一体化落地。
第四篇 学术成果:论文、专利与标准
4.1 论文影响力
• SCI/EI 论文 160+ 篇
• 总引用 30 000+ 次
• 代表作:IEEE T-ITS、Engineering、中国公路学报 等
4.2 专利与标准
• 国家发明专利 180+ 项
• 主持/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 10 项
• 代表专利:
• 行车风险辨识模型的标定方法和系统
• 基于最小作用量原理的驾驶人操控行为量化方法及装置
4.3 著作与教材
• 《汽车智能安全》——国内该领域首部专著
• 《智能网联汽车》——清华大学本科及研究生课程教材
• 参编英文著作 2 部
第五篇 国际舞台:期刊与学会兼职
期刊/机构 | 职务 | 关键词 |
Journal of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s (JICV) | Editor-in-Chief | 王建强JICV主编 |
IET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 Associate Editor | |
《中国公路学报》 | 编委 |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 常务理事 | |
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 | 副理事长 | |
车联网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 | 主任 | 清华车联网王建强 |
第六篇 荣誉殿堂:国家大奖与学术桂冠
6.1 人才称号
•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7)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6)
•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2019)
•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士(2021)
6.2 科技奖励(节选)
年份 | 奖项 | 等级 |
2018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国家级 |
2015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国家级 |
2013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国家级 |
2010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国家级 |
2017 | 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 行业级 |
6.3 论文奖励
• IEEE DSInS 最佳论文奖(2023)
• ISAAP 最佳论文奖(2021)
• IEEE IV 最佳论文奖(2017)
• 领跑者5000顶尖学术论文(2020)
6.4 学校荣誉
• 清华大学刘冰奖(2023)
• 清华大学优秀班主任(2018、2008)
• 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2016)
第七篇 育人理念:让智能驾驶更安全、更人文
王建强院长坚持“科研-教学-产业”三位一体:
• 科研要解决真实场景痛点;
• 教学要让学生敢想敢做;
• 产业要让技术真正落地。
他主导的“清华-滴滴未来出行联合研究中心”已培养硕士、博士 100 余名,毕业生遍布华为车 BU、百度 Apollo、丰田中国等头部企业。
第八篇 未来展望:迈向 Level 5 的中国方案
面向 2030,王建强院长提出“三层架构”:
1. 风险认知层:极限工况失稳风险提前 3 秒预测;
2. 协同决策层:车路云一体化降低 30% 事故率;
3. 人文交互层:让自动驾驶“读懂”中国驾驶员习惯。
参考资料
1. 王建强.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官网.[引用日期20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