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华目前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副局长。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全面的人物简介:
教育背景: 李晓华拥有扎实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教育经历。他曾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学术领域,他专注于劳动经济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研究。
工作经历: 李晓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有着丰富的工作经历,先后担任过多个职务:
综上所述,李晓华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的副局长,拥有丰富的学术背景和工作经历,在劳动经济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担任多个学术团体的兼职职务,并获得了多项荣誉奖励。
2010-2019
1.《所有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匹配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14年第11期
2.Institutional and Economic Support for Renewable Energy Companies in China and EU Member States: Conflicting or Cooperative Industrial Policies?Perspectives on Global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13 (2014) 728-754.
3.李晓华、廖建辉:《大都市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以北京为例》,《区域经济评论》,2014年第3期
4.《离岸外包对参与国影响差异的比较研究》,《经济与管理评论》,2014年第4期
5.《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所有制结构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14年第1期
6.《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上涨与利润增长并存”之谜》,《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年第1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F3《产业经济》2014年02期转载
7.李晓华、张亚豪:《个体如何参与企业的价值创造?——众包理论与实践研究评述》,《经济管理》,2013年第1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F31《企业管理研究》2014年02期转载
8.《中国工业的发展差距与转型升级路径》,《经济研究参考》,2013年9月,51C-3期
9.《低碳经济转型取向及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改革》,2013年第7期
10.李晓华、张亚豪:《“国进民退”真实状况究竟是什么样子——来自工业领域的证据》,《上海证券报》,2013年7月17日理论版
11.《后危机时代我国产能过剩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13年第6期,《新华文摘》,2013年第21期转载。
12.李晓华、刘峰:《产业生态系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F3《产业经济》2013年第7期转载
13.《产业转型升级中落后产能淘汰问题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14.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lar Energy Industry and Related Policies in China, in M. Parvizi Amineh and Yang Guang ed. Secure Oil and Alternative Energy, Leiden·Bosten: Brill, 2012.
15.《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国际竞争力与知识寻求》,《财贸经济》,2011年第8期
16.《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经济管理》,2011年第5期
17.《中国光伏产业与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发展模式比较》,《中外能源》,2011年第2期 [1-2]
2000-2009
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与政策导向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第8期,第1作者
2.周叔莲、吕铁:《中国高增长行业的转型与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7月
3.《模块化、模块再整合与产业格局的重构——以“山寨”手机的崛起为例》,《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7期
4.《富士康大幅涨薪对我国工业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 领导参阅》,2010年第19期(2010年7月5日)
5.《发达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做法与启示》,《理论动态》,2010年第2期,第2作者
6.《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中国工业高增长行业》,《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7.《产业结构演变与产业政策的互动关系》,《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1期
8.《产业组织的垂直分解与网络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10月(独著)
9.《正确判断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9月25日,第1作者
10.《如何看待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9月25日,第5版,第2作者
11.《2009年工业经济走势分析》,《经济时报》,2009年2月5日,第2作者
12.Fast-growing sectors as the drivers of China’s growth, China Economist, 2009.1
13.《保增长、促调整,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第1期,18-19
14.《正确认识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党课参考》,2009年第1期
15.《日本产业结构升级的经验及教训》,《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参阅》2008年第29期(2008年11月15日)
16.《汽车行业企业竞争力分析》,载金碚主编:《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8):企业成本与竞争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1月
17.《中国工业增长的行业因素:分布、特征与结构变动》,《改革》,2008年第8期,第1作者
18.《中国能源投资与能源投资规模的确定》,《中国能源》,2008年第8期
19.《宏观调控要警惕经济下滑风险》,《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参阅》,2008年第21期(2008年7月15日)
20.《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工业世界地位的变迁(下)》,《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21.《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工业世界地位的变迁(上)》,《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22.《调整结构,推进创新,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分析与2008年预测》,《经济管理》,2008年第3期,第3作者
23.《我国企业成长与产业增长的一致性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08年第3期
24.《价值链的片断化及其对国际分工的影响》,《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25.《邮政速递市场份额下降的原因及对策》,《通信管理与技术》,2007年第5期
26.《市场份额越大越好吗?》,《企业管理》,2007年第6期
27.《国家营销与“中国制造”升级》,《经济管理》,2007年第11期
28.Industrial Manufacturer but with Low Efficiency, China Economist,2007.4
29.《网络效应、反盗版及其对中国软件产业的启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第1期
30.《经理人市场失灵与家族管理转型的制度困境》,《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F22《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管理》2007年第2期转载
31.《垂直解体和网络范式下的企业成长》,《南开管理评论》,2006年第5期(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Science China)收录)
32.《化学工业“十五”发展回顾与“十一五”展望》,《化工技术经济》,2006年第8期
33.《快速成长与文化缺口》,《企业管理》,2006年第7期;《企业家信息》2006年9期转载
34.《对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价格竞争的一种解释——存在转换成本的双寡头价格博弈》,《经济管理》,2006年第7期,第1作者
35.《中国成品油主要消费市场的容量、地域差异和未来趋势》,中国成品油批发与零售行业展望国际论坛2006
36.《企业理论、企业文化与员工激励》,《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1作者
37.《电子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及其影响》,《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第2期
38.《产业组织的垂直解体与网络化》,《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7期
39.《浅析移动通信价格战》,《价格与市场》,2005年第4期,第1作者
40.《在华合资企业的“独资化”趋势解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第1作者
41.《MBO的理论依据及其制度缺陷》,《山东经济》,2005年第1期
42.《时间不一致性及其在货币政策中的应用》,《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11期,第2作者
43.《对加入WTO后“以市场换技术”的思考》,《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F10《国民经济管理》2004年第7期转载
44.《打破“木桶定律”》,《轻松管理》第1期,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
45.《如何构建人力资源体系》,《经理人》,2001年第8期
46.《邮政“三网”的深化与融合》,《中国邮政》,2001年第5期
47.《论邮政“三网”的完善与融合》,《人民邮电》,2001年8月28日
48.《“小步快走”建设物流信息网》,《中国邮政》,2003年第10期
49.《全有模式及其对中邮专送广告的启示》,《中国邮政》,2002年第10期
50.《老企业的营销困境与出路 》,《企业改革与管理》,2000年第7期
51.《中国银行业如何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山西金融》,2000年第5期
52.《高分子材料臭氧法接枝的研究》,《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第2作者
2015-01-15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副局长李晓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2016-05-21
李晓华副局长在会议上发表关于社科教育创新的演讲。
2017-08-05
李晓华副局长在研讨会上介绍了人事管理的现代化发展。
2018-03-20
李晓华副局长出席论坛,并就青年人才的培养发表见解。
2019-10-18
李晓华副局长在会议上强调社科教育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