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 1544,阅读大约需 8 分钟
丘成桐(Shing-Tung Yau)人物全览
“一位用几何洞察宇宙的人”
目录
1. 身世与早年
2. 教育履历
3. 职业生涯时间轴
4. 研究方向与里程碑成果
5. 人才培养与学术建制
6. 荣誉与奖项
7. 著作、教材与公众演讲
8. 基金、奖项与捐赠
9. 平台与机构建设
10. 近年动态(2020–2025)
11. 评价与影响
1. 身世与早年
• 出生:1949 年 4 月 4 日,广东汕头
• 祖籍:广东梅州蕉岭
• 迁居:同年随家人移居香港
• 家庭变故:1963 年父亲丘镇英去世,自此半工半读
• 人文熏陶:少年时期大量阅读秦汉古文、《史记》,奠定深厚人文底蕴
2. 教育履历
阶段 | 时间 | 院校 | 关键事件 |
本科 | 1966–1969 |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数学系 | • 三年修完四年课程并提前毕业 • 1968 年全英联邦大学数学竞赛第一名 |
博士 | 1969–1971 |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 导师陈省身 • 1971 年获博士学位 |
3. 职业生涯时间轴
仅列出首次任职或重大节点
• 1972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助理教授
• 1974 斯坦福大学副教授 → 教授
• 1976 证明卡拉比猜想
• 1978 赫尔辛基 ICM 一小时报告
• 1979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 1984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
• 1987 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 → Higgins/Graustein 讲座教授
• 1990 加入美国国籍
• 1993 创建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并任所长
• 2008 哈佛大学数学系主任
• 2009 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
• 2013 兼任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创系史首例)
• 2020 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院长
• 2021 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
• 2022 哈佛大学荣休;清华大学讲席教授
• 2025 香港中文大学致真交叉数学科学院创院院长
4. 研究方向与里程碑成果
4.1 核心领域
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广义相对论、弦理论、拓扑学、代数几何
4.2 代表性成果
年份 | 成果 | 合作者 | 影响 |
1976 | 卡拉比猜想证明 | — | 创立卡拉比–丘流形,弦理论基石 |
1978–81 | 正质量猜想证明 | 舍恩 | 广义相对论数学基础 |
1986 | Hermitian–Yang–Mills 联络存在性 | 乌伦贝克 | 代数几何与规范场论 |
1996 | 镜对称猜想证明 | 连文豪、刘克峰 | 枚举几何、弦对偶理论 |
1980s–90s | 弗兰克尔猜想、沃尔夫猜测、塞梵利猜想等 | 多人 | 微分几何若干经典问题终结 |
4.3 工程与社会科学交叉
• 图论、控制论、数据分析、三维图像处理、人工智能
• 2017《Nature》论文:任意群体结构上的演化动力学
5. 人才培养与学术建制
5.1 指导学子
• 博士:>70 名
• 博士后:≈70 名
• 杰出弟子:理查德·舍恩(2017 沃尔夫奖)、田刚、刘克峰、王慕道、李骏等
5.2 培养计划
• 清华大学
• 2018 丘成桐数学英才班
• 2021 “3+2+3”八年制数学领军计划 & 求真书院
• 香港中文大学
• 2025 致真交叉数学科学院:八年制学士–博士贯通课程(首届 40 人)
6. 荣誉与奖项
奖项 | 年份 | 备注 |
菲尔兹奖 | 1982 | 数学界最高荣誉 |
克拉福德奖 | 1994 | 天文学与数学领域 |
沃尔夫数学奖 | 2010 | 终身成就 |
邵逸夫数学科学奖 | 2023 | |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 — | 多院院士(见首段) |
7. 著作、教材与公众演讲
• 专著:《微分几何》(1987,中文版)
• 自传:《我的几何人生》(2021)
• 重要讲座
• 2013 香港中文大学五十周年杰出学人讲座
• 2019 百年南开大讲坛
• 2023 浦江科学大师讲坛
8. 基金、奖项与捐赠
时间 | 名称 | 目的 |
2004 | 恒隆数学奖 | 香港中学生两年一度竞赛 |
2007 | 丘镇英基金会(晨兴数学中心) | 资助顶尖数学家访华 |
2018 | 丘镇英奖学金 & 若琳奖学金 | 蕉岭优秀学子 |
2023 | 梁若琳博士后基金 | 香港中文大学数学所 |
9. 平台与机构建设
• 1993 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
• 1996 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中心(发起人)
• 2002 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
• 2009 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
• 2017 东南大学丘成桐中心
• 2020 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
• 2024 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首任理事长)
• 2025 河套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
10. 近年动态(2020–2025)
• 2020 出任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院长
• 2021 成立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并任院长
• 2022 哈佛荣休;受聘清华讲席教授
• 2023 获邵逸夫奖;捐赠奖金设立博士后基金
• 2024 全国“丘成桐少年班”增至 39 所;国际基础科学大会致辞
• 2025 发起香港中文大学致真交叉数学科学院;河套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成立
11. 评价与影响
• 学术:卡拉比–丘流形成为弦理论、代数几何与数学物理的“公共语言”;几何分析学派奠基人
• 教育:贯通中学—大学—研究院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覆盖两岸四地及海外
• 文化:以深厚的人文素养倡导“数理与人文并重”,在公众演讲中持续发声
• 国际:在中美之间搭建数学合作与人才交流的桥梁,被誉为“华人数学的旗帜”
丘成桐用半个世纪的时间,把微分几何推进到能够解释宇宙尺度的深度,也把人才培养拓展到可以影响未来百年的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