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 1600,阅读大约需 8 分钟

光学巨擘,强场先锋;亦师亦友,家国栋梁。
1 人物档案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李儒新 |
性别 | 男 |
出生 | 1969 年 10 月,福建省建瓯市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国籍 | 中国 |
最高学历 | 博士(光学) |
学术称号 | 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21) |
现任职务 | • 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 • 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 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长 |
2 教育经历
阶段 | 时间 | 院校 / 机构 | 专业 / 研究方向 |
本科 | 1986.09–1990.07 |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 | 光电子技术 |
研究生 | 1990.09–1995.07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光学(硕博连读) |
博士后 | 1996.04–1997.07 |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物理系 | 激光物理 |
博士后 | 1997.07–1998.07 | 日本东京大学物性研究所 | 强场物理 |
3 职业履历
时间 | 职务 / 事件 | 备注 |
1998 | 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 | 回国工作 |
1998.07–今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 | 曾任所长 |
1999 | 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
2015.07 | 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 | |
2017.11 | 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
2017.04–2019.06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 |
2019.03–今 | 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 | |
2019.06–今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长 | |
2019.12–今 |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所长 | |
2021.11 | 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
4 社会任职
• 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2014.05–今)
• 中国物理学会光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
• 全国青联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首席科学家助理与课题负责人
• 国家 863 计划课题负责人
• 激光科学国际委员会委员
• 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 中共二十大代表(2022)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2022.10–今)
• 上海市第十二届党委委员(2022.06–今)
• 政协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2022.12–今)
5 研究领域与贡献
5.1 研究方向
• 超高峰值功率超短脉冲激光技术
• 强场激光物理
• 激光尾波场加速
• 阿秒 X 射线光源与电子源
• 太赫兹强场辐射
5.2 标志性成果
• SULF 装置:主持建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SULF)”,实现国际最高 5.3 拍瓦峰值功率(2017)。
• 国际里程碑:2018 年《Science》将其列为激光器发明以来五个里程碑之一;2018 年诺奖得主 Mourou 评价“中国科学家打破世界纪录”。
• 关键技术突破:
• 大口径高增益宽带激光放大器寄生振荡抑制
• 激光尾波场级联加速与高性能高能电子束
• 亚周期时间尺度相干控制产生阿秒脉冲
5.3 代表性项目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总经费(万元) | 起止时间 |
超强激光与聚变物理前沿研究 | 中科院先导 B 专项 | 25,000 | 2016–2021 |
硬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949,503.41 | 2018–2025 |
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50,527 | 2016–2020 |
5.4 专利(节选)
1. 对向压缩啁啾脉冲放大激光系统(ZL201410738650.6,2019 授权,排名第 1)
2. 双注入 OPCPA 相干组束超高功率激光系统(ZL201410829187.6,2019 授权,排名第 1)
5.5 主要论文(节选)
• Jiang J. et al., Broadening of white-light continuum, Physics Letters A, 2015.
• Liang X. et al., Ultraintense Laser Facility: 5 PW Ti:Sapphire Amplifier, 特邀报告,2015.
• Liu C. et al., Mapping the spectral phase of isolated attosecond pulses, Optics Express, 2015.
6 学术奖励与荣誉
时间 | 奖项 / 荣誉 |
1999 |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
1999 | 第四届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 |
2001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2001 | 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 |
2004 |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2004 | 上海市优秀回国人才 |
2005 | 第十二届“上海十大杰出青年” |
2009 | 中国青年科技奖 |
2010 | 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2012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12 | 第九届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 |
2014 | 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
2017 | 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7 人才培养
• 截至 2021 年 3 月
• 培养博士研究生 27 名
• 培养硕士研究生 7 名
8 人物评价
• 陆家嘴金融网:
“李儒新院士一直致力于强激光科学技术领域的科研工作,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在 X 射线相干辐射源及其应用等研究中孜孜以求、顽强拼搏、成绩斐然。作为基层科研单位的管理者,兢兢业业,在研究所和实验室的科研创新平台与能力建设中作出突出成绩。”
结语
从福建山城走向世界激光科学巅峰,李儒新院士以卓越的科学洞察、坚韧的攻关精神和深沉的家国情怀,为中国超强激光科技跻身国际前列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也为后来者树立了“科研报国”的闪亮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