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良,河南杞县人,1955年出生在山西忻县一个军人家庭。乔良是中国著名军旅作家、军事理论家、评论家,空军少将。 国防大学教授、国家安全政策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970年12月参加工作,在齐齐哈尔铁路局任学徒工; 1972年12月入伍,在兰州空军政治部电影队任放映员; 1974年2月在航空兵某师教练机中队任地勤机械员; 1975年12月在兰州空军政治部俱乐部任电影修理技工; 1978年9月任兰州空军政治创作组创作员; 1984年考入中国作协
王树增,男,中国著名的军旅作家。1952年2月生于北京,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少将军衔,国家一级作家,现供职于武警部队政治部创作室。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全军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2010至2011年,先后在百家讲坛主讲《王树增解读淮海战役》《王树增解读平津战役》《王树增解读辽沈战役》,同样引起轰动。在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1911再读辛亥》(六集)、《脚踏着祖国的大地》(六集)中任节目总撰稿。2016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徐焰,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少将军衔,军事史专家,军事学硕士,博士生导师。国防大学军事历史学科带头人。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历史分会副秘书长,曾任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四川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国际问题研究所兼职教授。连续三次被评为国防大学杰出教授,“全军优秀教师”称号和“全军杰出科技人才奖”获得者。出版的作品有《金门之战1949-1959》《解放军为什么能赢》等二十多部。 曾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日本防卫大学等讲学。
徐勇凌,杭州人,祖籍江苏省赣榆县班里庄(今班庄镇)军人世家出身。国际级功勋试飞员,空军试飞专家,军事理论专家。歼十飞机首席试飞员,中国试飞员学院特聘教官。空军军事理论专家库成员,中国航空学会高级会员。 徐勇凌,出生于1962年,空军试飞专家,功勋试飞员,国内仅有的几位国际试飞员之一。为中国空军歼-10等成功装备的研制做出过杰出贡献。荣立数次战功,曾经参加过三代战机导弹靶试,机载雷达测试等工作。
余戈,《军营文化天地》杂志副主编,发表散文随笔、文化评论、报告文学类作品百余篇。2000年起,业余时间收藏抗战文物、研究抗战史。余戈的著作《1944:松山战役笔记》抛弃传统史学的宏大叙事,以“微观战史”的方式,展现了松山战役中日双方真实攻防一百天的全过程。在今年发生的方正县为“开拓团”立碑事件中,余戈发文评论:GDP至上,也不能不顾良知与良心,为了政绩就肆意歪曲历史,这样的发展,是当婊子立牌坊式的发展。
张柔桑,军事法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军事法学学科创建的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北京市法学会军事法学研究会、中国法学会军事法学研究会创始人之一。曾任一级高级检察官。前资深媒体人。中国军事媒体专事法制新闻第一人。
张召忠,国防大学教授,副军职,海军少将,军事战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军事装备学学科带头人,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先后在北京大学、国防大学、英国皇家军事科学学院学习,具有较为扎实的理工基础和较高的外语水平,长期在作战部队、科研院所及军事院校工作,研究范围涉及科学技术、武器装备、联合作战、军事战略、国防建设、国际法规等多个学科领域。 曾获国家及军队级科技进步奖和全军育才奖等多种奖励,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和军队优秀人才岗位津贴,发表论文专著数千万字,海洋方面的代表性专著有:
先后担任过指导员、大队政委、副处长、团政委、师副政委等职。退役空军大校。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兼学术研究部主任。长期从事军事和战略问题研究。曾与乔良将军合著、合编有《超限战》、《军官素质论》、《世界军事列强博览》、《世界历次大战录》等。